— 咨詢熱線 —18062153637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業務分類 新聞資訊 工程案例 培育基地 園林知識 在線留言 聯系我們
咨詢熱線
18062153637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中灣村
郵箱:ask@hbymyl.com

新聞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國家公園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

發布時間:2019-08-28 點擊量:87

  當前,在我國尤其是西部地區,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既是生態保護重點地區,同時又是欠發達地區,還往往是少數民族集中聚居區,生態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民生改善的矛盾比較突出。為了更好地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需要從生態資源挖掘生態產品,構建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機制,打通生態保護、生態產業轉型和生態富民三大通道,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民生問題改善的共贏局面。
  立足于生態產品,探索生態經濟合理的市場運營模式。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產品不僅具有原生態、純天然的特質,而且其生態資源和產品具有顯著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诖?,其生態產品在價值實現的過程中,要在政府主導的原則下,推動當地居民、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要在保護稀缺性資源的前提下,注重傳統生態生產方式與稀缺產品定價相結合的市場化運營模式;要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堅持以產定銷的原則,努力實現資源保護和綠色經濟協調發展的雙贏局面。
  在保護的前提下,推進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協調發展。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首要功能是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要在這個大前提下對生態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需要注意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的有機協調。一方面,致力于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轉化??梢酝ㄟ^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安排、流轉和有償使用,實施自然資源保值增值的激勵政策,開展特許經營等,鼓勵支持當地居民、社區、社會組織、企業投身從事生態保護事業,并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和補償,從而把生態優勢、生態財富有效地轉變為經濟優勢和社會財富。另一方面,遵循綠色發展、資源循環和低碳環保的原則,在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所在區域中,推動發展有利于生態保護的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業和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等,積極構建與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目標定位相適應的生態友好型產業體系。
  堅持統籌規劃,實施分區分類的差異化管理。由于地域差異,不同的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具有各自不同的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目標定位和環境保護標準,對此,要在充分考察、識別地域條件差異的基礎上,列出適合不同國家公園等自然地類型的生態友好型產業清單,對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園區內外產業進行統一規劃、總體布局。在國家公園內部,不僅要加強對功能分區實行差異化保護、修復和治理措施,而且要根據功能分區的保護策略,精準定位符合其發展條件的生態產業。比如,在核心保育區,只允許適度的科研和環境教育;在傳統保護區、一般控制區可以布局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業等對生態影響和干擾較小的產業;對于特色文化產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和商貿服務、農家樂、牧家樂等產業,更多布局在保護區外的擴散區和服務區。
  堅持以人為本,生態惠民、產業富民。落實好生態管護崗位、生態補償等政策措施,完善和保障群眾穩定收益的長效機制。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要更多地與群眾轉崗就業、提高素質相結合;特許經營的產業要更多地向低收入群體、困難群眾傾斜,使該區域的居民群體能夠享受到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發展帶來的積極成果,從而激發群眾參與生態保護的內生動力。
  總之,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在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轉化過程中,生態保護是前提和基礎,生態產業轉型必須以生態保護為基本原則;生態產業轉型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基本途徑,產業轉型必須以法律法規為基本準繩、以當地的區域環境承載力為依據,以自然生態環境的最優保護為目標,因地置產,因時置產;生態富民是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最終目的,生態富民能夠有效地提升當地群眾的環保意識,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群眾更加積極地投身于生態保護事業,珍惜身邊的生態資源,推動當地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版權所有:湖北云明園林綠化工程部  技術支持:全網營銷管家  鄂ICP備19018853號-1  統計代碼放置
成 人 综合 亚洲网站